原作:黄丽林,上海山大学院
拍摄纪录片的过程就像和陌生人交往,把我们的眼睛变成镜头,用镜头语言记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,真实而有趣,无法停止。这就是我们在制作纪录片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魅力。
首先是主题的确定,一个好的话题是成功纪录片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在综合了时代价值、创新视角、故事叙事、意象美学等文献主题选择原则后,我们确定了当前的主题去研究。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选择为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学生,即使是我们这个小组的创建者,也有一些学生想去读研究生,但很多学生对出国留学的过程不太了解,甚至那些准备出国的学生也对此知之甚少。因此,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帮助学生理解出国留学的问题。
选题完成后,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,因为特殊原因,我们组的时间比其他组短了一周多,本来就紧凑的时间不得不压缩,所以我们决定从身边的相关人士入手,选择采访对象,节省与采访对象相处的时间。我想带同学们去了解学习的过程,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跟踪一个人研究的整个过程。于是我们选择了四个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科目进行面试,从正在准备语言考试的殷贤,到通过语言考试申请offer的陈天一,再到学成归来在英语机构教授口语的徐震。
其次是写大纲,准备面试问题,我们先准备面试问题,然后在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画面,根据这些图片写出提纲,这部分难度因人而异,看更多的纪录片就会有一种感觉。
因为题目选得很好,所以我们的拍摄并不特别困难,被访者很合作,很容易相处,不害怕镜头,镜头的脸也很自然,这使得我们的拍摄工作非常流畅。我们从学校借了一个DV和三脚架来拍摄一些固定的镜头。我还带了自己的手持云平台来协助拍摄一些动态镜头。当没有动态镜头拍摄时,三脚架也可以起到固定的位置。
在拍摄过程中,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,固定镜头太少,推拉力太大,这对纪录片来说不太理想,下次我们会特别注意这一点。此外,我们会问太多关于被访者的问题,导致他们自己陈述的内容不那么连贯,这也是我们采访过程中的问题之一。我们借鉴了学生们分享的经验,让学生在面试前浏览我们的问题,然后让他们自己准备,然后让他们自己阐述这些问题。
拍摄结束后,我们进入了编辑环节。在编辑过程中,我们发现不同设备的清晰度和灵敏度仍然存在很大差异,这很容易被看到,所以未来的拍摄工作将尝试统一拍摄设备,这将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统一。
在编辑环节上,也有一个小问题,就是写解说,因为我的习惯是等电影出来,然后根据内容写相应的评论,而黄家林习惯用解释词的逻辑顺序来编辑电影,所以比较矛盾,然后我们整理拍摄材料,抓住逻辑线,帮我们剪电影,写解说。所以解决方案还是比较顺利的。我认为我们在这部分工作中做得很好。如果有矛盾要共同解决,我们很快就能解决。
纪录片里,心有一只老虎,嗅着玫瑰。视野更广,然后从大的角度去把握小的未知点,去分析、挖掘,不仅更容易做,而且更吸引人,更容易产生共鸣。无论有多少分享、拍摄、去做,在做问题的过程中,找到解决办法,这是学习纪录片拍摄的最好方式。